(本文為本會女同創辦人Joan主筆。)
在跨性別追悼日11月20日這一天,旅日作家李琴峰發表一篇「出櫃聲明」,在長達六千字的文章中,有部分內容令我們「臺灣LGB聯盟」深感不安。
李琴峰自陳是一位女性,且是為「女同性戀」,然何謂「同性戀」?
性/別
「同性戀」,在法律和科學上的定義是受到同生理性別(sex)吸引的性取向(註1)——李琴峰作為一位跨性別女性,其生理性別不言而喻(至於本人是否已經接受手術,本會在此不多加揣測)。
雖說跨性別女性希望被肯認為女性,認為自己與生理女性沒有不同,但跨性別女性與生理女性不只在身體構造上不同,其生命經驗與生理女性的生命經驗也絕不能劃上等號。
「男性性侵」為女性的集體創傷
以李琴峰的作品《獨舞》(日文書名:独り舞)為例,書中女主角遭人強暴,她向女友揭露此一悲劇後,竟遭到女友的厭斥。這樣的情節設計,便與女性——無論是同性戀、雙性戀或異性戀女性——的生命經驗扞格不入。
遭到性侵,是不同性向的女性共同面對的恐懼,是集體性的創傷,並非厭斥的理由,何況書中主角遭厭斥的理由竟是「與男人有過性經驗」?誠然,女同性戀是不願意與男性發生性關係的,但在以異性戀為主的社會,在性向探索的過程中與異性發生關係,其後才終於確認自己就是女同性戀的人存在;又,這樣的「潔癖」更是完全排斥雙性戀女性,與絕大多數的女同性戀與女雙性戀的擇偶條件相悖。更有甚者,在以恐同為主流的早期社會,強迫同性戀與異性發生關係的「矯正」治療所在多有,這樣的情節是否又一腳踩在同性戀的集體創傷上?(註2)
女同性戀作家以及女性的生命經驗
除此之外將「強暴」一事視為遭受玷汙的心態,多出現在受害者的自卑、自貶心理,以及將受害者視為伴侶的「男性」身上。
《獨舞》此一情節設計,恰恰彰顯了李琴峰作為跨性別女性,根本不了解女同性戀以及女性的生命經驗,甚至理所當然地將男性視角套在女性身上。要說《獨舞》是女同性戀作家的作品,恕堅持性傾向以生理性別為準的我們無法同意。另一方面,李琴峰顯然認為「跨女是女」,又「跨拉是拉」,但李是否認同「自稱跨拉的拉」?假使不認,那麼便是定義與身分上,都採取雙重標準了,這在聚焦目標群體、討論社會議題時都是難以服人的。
跨性別同性戀,是否隱含恐同與矯正治療的可能性?
本會對李琴峰出櫃宣言之不安,除卻生理構造、生命經驗的不同外,更難以同意「跨性別女同性戀」(或稱「跨拉」)的概念。
這得從BBC的一篇報導說起,在〈女同性戀被迫與跨性別女性發生關係〉(The lesbians who feel pressured to have sex and relationships with trans women - BBC News)這篇報導中(註3),英國的女同性戀「被迫認同陰莖可以是女性性器官」,若是不同意,即是恐跨,若是因此拒絕發生關係,也是恐跨。
在害怕被指認為恐跨的壓力之下,這些女同性戀們被迫與跨性別女性發生關係,甚至被迫同意這也是同性戀樣貌。但同性戀是受到「生理性別」所吸引的,強迫同性戀與生理性別相異的人發生關係,不啻為「矯正治療」!(註4)
性傾向扭轉治療:同性戀們的#MeToo
除了BBC的報導外,英國男同的交友軟體Grindr也面臨危機,該APP同意生理女性(跨性別男性或非二元者)在此尋求與異性發生性關係,若有男同性戀者堅持生理性別的定義,則遭到永久停權。(註5)
這股歪風同樣吹進台灣,以伴侶盟為首的團體亦發表文章〈順性別者多不願與跨性別交往,這是偏好還是歧視?〉,暗示篩選生理性別是一種「歧視」。(註6)
不過十幾年前,同性戀遭社會歧視,被迫與異性發生關係、進入婚姻,好不容易在台灣通過了同性婚姻,社會風氣也逐步開放,接納同性戀的存在,現在性別認同的意識形態卻成為一種「新形態的恐同」,不僅壓迫同性戀本已困難的擇偶,甚至意圖代言整個群體的真實經驗。有鑑於此,本會特別撰寫此文、語重心長地發問:這難道不是性平的倒退?何嘗不是忽視LGB與T的差異性而導致的「雙輸」局面?
重視性別與尊重不同性傾向的您,能為LGB做什麼?
同性戀還有雙性戀,尤其是女同與女雙在今日TQ+運動氾濫下被犧牲、消音,甚至被迫接受男性及男性器官時,我們呼籲所有同性戀、雙性戀以及支持他們的朋友一起站出來,向這樣荒謬且錯誤的性別運動說「不」。
讓同性吸引的科學現實回歸到對同性戀與雙性戀的正確定義中。沒有生理性別,就沒有同性吸引;沒有同性吸引,就沒有同性戀與雙性戀。
女同性戀或女雙性戀,絕對不是可以藉由「想像」或是「自我認同」就成立的,而是建構在女性性別和同性吸引的基礎上。拒絕錯誤的同性戀定義、拒絕虛假的拉子文學,讓同性戀回歸真的「同性」,才是正確的性別運動目標。
註解:
- 關於性別的定義,請參閱本會【創會宗旨】及【全球議題-語言】。
- 有關這段同性戀被迫「矯正性傾向」的過去,請參閱本會的【同性戀入/除罪化】。
- 有關此篇英文報導,請參閱友會No Self ID Taiwan的中譯:〈年輕女同再度被告知「你沒試過雞雞,怎麼知道你不喜歡?」 〉。
- 更多有關同性戀被迫接受「性傾向矯正治療」的過去與現在,請參閱我們的活動成果:【隱君子Podcast ep. 1】同雙站起來!「臺灣LGB聯盟」專訪。
- 更多有關此男同遭Grindr永久停權事件的細節,請參閱我們對英國總會抗議聲明的中文翻譯。
- 有關臺灣LGBTQ+團體強迫同性戀接受異性的事件,請參閱友會No Self ID Taiwan的摘要:不與跨性別交往是歧視?伴侶盟:順性別要學著打破偏見、男跨女嘆難被女同志接受 同志諮詢熱線:要開拓女同志的視野、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辦女同志活動 長期歡迎「自認為女性」且「喜歡女性」者參加。